做父母,着实不易。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,供他们读完大学,又开始为工作难觅而忧心忡忡。
工作好不容易有着落了,找对象的难题又接踵而至。
有些父母,动员所有亲戚朋友,四处张罗,为儿女物色对象,安排相亲;在各大城市的相亲角,他们的身影频繁出现。

为何找对象如此艰难?是天命难违,还是人为作梗?显然,人为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古人云:“天道忌满,人道忌全。”在婚姻大事上考虑得面面俱到,反而触犯了感情的大忌,让缘分溜走。
若想儿女早日成婚,幸福美满,有三处地方,务必留白。
“条件”需留白,勿刻板,应因人而异。
有位上海女子,闲暇之余,向软件询问,按设定的择偶条件,能否寻得如意郎君。结果令人诧异,全国范围内,符合条件的理想伴侣竟只有51人。

她的择偶条件大致如下:年龄三十至四十,未婚,身高一米七以上,三观正,月薪过万,本科学历及以上,情绪稳定,有责任心,孝顺父母,不抽烟喝酒,父母有退休金,无暴力倾向,有房有车。
社会上大多数女性的择偶标准,大抵与这位上海女子相仿。
试想,择偶范围仅限于51人之中,在这茫茫人海中,何处寻觅?更糟糕的是,即便找到了,对方也未必能看上你。
不得不说,择偶条件越多,限定的范围就越小,越显得刻板。

然而,完全没有择偶条件,也不妥当。毕竟,不能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就作为伴侣。
因此,我们要懂得“因人而异”。设定一个相对的条件,待遇到有缘人后,再适当调整那些“不符合”的条件。
在职场,许多上司能“因人设岗”,只要对方确有实力,便可破格录用。找对象时,家庭也可如此。
一个优秀的男人,比女人小一两岁,又何妨?尽管女人一直希望找个年长些的男人。
一个女人,身高一米五,也无妨。即便男人起初希望找个一米六的。月薪八千的男人,也可以接受,哪怕女人期待的是月薪过万的男人……

本想找这样的人,结果却遇到了那样的人,这是阴差阳错,也是机缘巧合。换个角度看,不完全符合条件的人,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“时间”需留白,勿太忙,要常与对方近距离相处。
太多年轻人,忙于工作,忙于应酬,无暇偶遇良缘。也有人一开口便问:“你接受异地恋吗?”
试想,一个有缘人,长期身处异地,见不到、摸不着、感受不到温暖,心自然会凉。
即便是老夫妻,长期分别,多年后也会如同陌生人一般。需要重新认识对方。
可悲的是,有些年轻人与对象同城,却很少见面,各自在不同的单位忙碌。

偶尔聊上几句,但网络聊天总隔着些什么,显得不太真实。
若一个人不追求大富大贵,生活其实不必如此忙碌。
毕竟,大部分家庭已无需购房,父母已有房产;买车也易如反掌,只要不追求豪车;存款也可积累,只需节约开支。
降低月薪要求,你会发现,自己其实有时间去恋爱。常与对方共进晚餐,一同漫步,同居一屋檐下。感情自然会升温。
牵手,远比一句问候更有温度;拥抱,比一个网络红包更有感染力;一起吃饭,比各自点外卖更有家的味道。
告诉儿女们,别忙了,待自己老去,一个人忙碌,毫无意义。还是夫妻携手,细水长流的生活,最为真实。

爱情不是隔空传情,而是面对面交流,是牵手共赴未来。
“心灵”需留白,勿多想,要摒弃不信任与对旧爱的怀念。
人的心,如拳头般大小,似一个杯子。
杯子里的水多了,空气便少了;寒意多了,温暖便少了;麻烦多了,轻松便少了;过去多了,未来便少了;伤口多了,美好便少了……
许多人找不到对象,皆因内心复杂,太多东西放不下,太多因素抛不开。
明代刘伯温有言:“善疑人者,人亦疑之;善防人者,人亦防之。”

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还不错的人,却因彼此设防、互不信任而分道扬镳。
譬如,约会时对方迟到一分钟,你便怀疑其诚意或故意冷落自己。对方解释,你不听,认为是借口。
又如,对方提出共同生活,将钱财交由你管理。你立即设防,以为对方另有所图。
再如,对方提出拜见父母,你以为对方觊觎你家财产,心中不悦。
人若带刺,何以爱人?只会让对方伤痕累累。
此外,许多年轻人历经数段恋情,却最难忘怀初恋。这也会给找对象带来困扰。无人愿去爱一个“心中已有他人”的人。

学会信任,彼此坦诚,放下过去,如此一颗心便腾空了,可完全接纳眼前人。恋爱的成功率,自然大增。
北宋书法家蔡襄曾言:“花未全开月未圆,寻花待月思依然。”半开的花朵,最具吸引力,让人对盛开充满期待。
元代吴澄亦言:“物致于此小得盈满。”原来,小得盈满,便是最好的结局,最能抚慰人心。
找对象,无需十全十美。带着接纳残缺的心态,遇见谁,都会顺眼许多。
找对象,各退一步,便能容得下天地,更容得下彼此。儿女们,父母们,腾空自己,接纳他人,万事大吉。
Da龄朋友婚恋,寻找人生的伴侣
大龄人士、姐弟恋、大叔恋
属于普通人的交友空间